找到相关内容47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为什么学佛提倡“五年学戒”?

    学生也没有真正的照顾,也没有真正成就他的愿望和关怀。   《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第一句【所谓诸菩萨亲近一切善知识同善根故。】就是跟我们讲要依靠善知识,从明师受教,这是我们学佛第一个关键的因素。跟到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持戒|戒律|善知识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19262330684.html
  • 忆访黄念老

    大有振兴希望,满想他会随喜,不料他却失望地摇摇头,感叹说:“年青一代难得明师,难得正见啊!这条路子是走到底了,若能振兴,必须另辟蹊径。”他说的“这条路子”,是指他终生实践的禅净密合修的路子?抑或泛指...

    佛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5838930.html
  • 生命的觉醒——学禅体验录

    ,为境风识浪所动摇。   至于末后的功夫,一则保任,如牧牛一般。二则在明师的指点下,穷究这能观的“我”究竟是谁,如咬铁团一般真参实悟讨个究竟。直至有一天桶底脱落,“翻身触破太虚空”,觉醒千年迷梦,方能...

    王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0040554.html
  •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(上集)C

    嘴歪流口水,自己作不了主。他问那位和尚,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,和尚告诉他:「最好能有明师、善知识打他一棒,使他知道,一切放下来就会过关了,就有进步了。」,想到这些,憨山就想办法睡觉,开始时睡不着,后来...没有真正的明师指导。东西方文化初步沟通,大概也只能这样。这个人等于是在修瑜珈,但是他不懂学理,也没有得到正统的功夫训练。至于他为甚么学这个东西,学这个的目的是甚么,书上也没有交代。我平常一直跟你们讲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4441253.html
  • 生命的觉醒之路——学禅体验录

    。  至于末后的功夫,一则保任,如牧牛一般。二则在明师的指点下,穷究这能观的“我”究竟是谁,如咬铁团一般真参实悟讨个究竟。直至有一天桶底脱落,“翻身触破太虚空”,觉醒千年迷梦,方能“独坐大雄峰”,领悟...

    王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1442402.html
  • 朱德庸,让佛法与漫画一样有趣

    凭心而论,原本对于任何宗教,我一直都持保留态度,如果不是遇到明师,打从内心折服,要让我这种我执极重的人,成为佛教徒,是非常困难的。” 朱德庸回忆说,当他首次受邀上中视节目“不一样的声音—与圣严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2945218.html
  • 《净度三昧经》与人天教

    审谛求道。从明师,受五戒,奉行九斋,八王日守十事。天定罪福,毛分不错,簿书分明。行善者善神守护,行恶者必堕地狱。”(卷2,行1~行79)  屏沙王问佛:“犯大过者不死,守善者却死。孩儿无过复有病者死者,...三昧,又名净度三昧。供养是三昧,复当过于六度。供养七宝塔,其福不及活一人,活四天下人,其福不及自守一日。清净自守,斋戒如法一日,其福隆盛,转身得度。非师不度。求度世之道者必求明师。”(行337~行...

    姚长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5947260.html
  • 欣闻“彻悟生死”有感

    ,信愿行具足之际,何愁不见弥陀慈父?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证果呢?   是大善智识亦是出世明师的上人,不忍众生苦,希望透过法音宣流,令未入佛门者能恍然大悟,重新调整观念,进而脱胎换骨,转凡入圣。更冀望已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447564.html
  • 杨惠南著:《金刚经》的诠释与流传(2)

    引见《句解》,页19。引文中的“明师一指之所在”,暗示一贯道所说“三宝”之一的“玄关窍”。  153. 引见《句解》,页6。引文中,“一时佛在舍卫城……千二百五十人俱”这几句,乃《金刚经》开头的经文...示妙“自性佛”居在面上七孔之中。千二百五十人是暗藏“性”也。语云:面面是佛。人人皆有一佛性,居于“祇园中”(原注:明师一点处;即紫竹林中观自在之“紫竹林中”。在祇树、紫竹皆形容人之眉毛)。乞食七家,乃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2949243.html
  • 千载寂寞荷泽禅(续)

    今时学者,全寡见闻,恃我解不近明师,执己见而罔披宝藏”,以致于形成“发狂慧而守痴禅,迷方便而违宗旨”的可悲局面,全是出于对“不立文字”的误解。延寿指出:“从上非是一向不许看教,恐虑不详佛语,随文生解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5450275.html